/产出都是坑/自留地

唉,石班瑜,又爱又恨的石斑鱼。

对石班瑜的感情,真的跟对石斑鱼一模一样,恨得多,爱的也多。

不理解b站弹幕看到周星驰电影就喷“粤语佬”的,粉丝想听自己喜欢的演员本声很奇怪吗?跟优越感有个屁关系。况且看电影难道不就是应该看原声?你们平时进电影院也不看配音版吧orz怎么就周星驰电影这么特殊一定要听配音?是嫌弃人家自己声音演技不行还是童年回忆无法替代啊……

作为根正苗红的北方人,我从小也是在电视上看配音版的周星驰电影长大的,但是到了大学之后为了看原声就去自学粤语了。

之后真的是打开一片新天地,懂了粤语的笑点之后每一部周星驰电影都像是没看过一样那么新鲜,当时捡到宝的心情现在还记得好清楚,突然在自己世界里出现了那么多还没看过的好电影……

当然了,没有石斑鱼,周星驰不会成为今天这样的大众偶像;但是有了石斑鱼,也把周星驰限制在了浮夸派喜剧演员的狭窄戏路上,这么多年来,周星驰喜剧被一些人认为等于没有内涵的屎尿屁,王晶和石斑鱼居功至伟。

而更多人的认为周星驰就等于搞笑,失去搞笑后没有任何附加价值,更奢谈演技,这个锅我决定百分之九十九让石斑鱼来背好了。

石斑鱼的声音比周星驰本人的尖利很多,搞笑是很加分,但是在一些如《喜剧之王》《回魂夜》《审死官》《国产凌凌漆》《大话西游》这类不完全是搞笑属性的电影里表现就完全是灾难了。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一些国配完全不知道好笑在哪儿的电影,换了原声之后马上能找到笑点,如审死官;而另一些国配觉得笑点疲软的电影,换了原声之后立马整个电影的气质就改变了,代表当然就是喜剧之王。

《喜剧之王》,周星驰转型期自导自演的代表作之一,秉持笑中有泪的创作理念,从整个故事到桥段到周星驰自身的表演都逐渐趋于内敛,周星驰的表情和肢体表演都更加细腻、趋于整体化。石斑鱼一如既往浮夸的搞笑配音让这部本来就没那么搞笑的戏显得笑点尴尬,而需要用情至深的地方,他也完全达不到演员表演的水准——这是自然的,没有哪个配音演员会比表演大师的原声演绎更出色的。所以国配的喜剧之王的气质是割裂的,就像是对不上板的两块积木一样。

而原声才真正的表达出这部电影原本的气质:其实周星驰自己导演的电影一直有一种十分独特的气质,我通常称其为——冷清,一种扑面而来的性冷淡风,与他其他的屎尿屁代表作《百变星君》等相去甚远。

这种气质破坏之王里有一些,国产凌凌漆有,食神有,到了喜剧之王更是登峰造极。

剧中每个人的关系,都像是隔着非常润滑的透明隔膜一样,运转顺畅却又触碰不到,人人都在安全距离外表演,却又能够彼此相谈寒暄。当有人试图打破(或主人公主动去打破)这种说不清的隔膜时,就会产生让人心动的笑料——他必然带有自嘲和结构的色彩。你可以从安全距离消解的主人公身上切实感受到他的尴尬和无奈,我一直认为这是喜剧之王的气质最动人之处。

就像周星驰本人一样:他嘴上说着天下相亲与相爱,但却把自己关在一个看不见的圆圈里。

快乐是他们的,我只是个快乐的搬运工。

夸张的声音吸引了太多观众的注意力,既定的搞笑印象让他们无心关注演员细腻的表达,如果石斑鱼是你的童年,那你的童年,是绝对看不懂喜剧之王的。


《回魂夜》《大话西游》刘镇伟导演的两部作品,一个神经兮兮一个为爱痴狂,两个主人公都有狂气,但是表演方式却是两种,石斑鱼最失败的就是无论周星驰把这个角色塑造的多么不同,他都会一无反顾的配成一个鸟样。


《审死官》,这么说吧,不是石斑鱼配的国配,但是看国语完全get不到笑点在哪儿,周星驰为什么能凭他获奖?看了原声你就懂了。周星驰对簿公堂的口条之6,石斑鱼真的难以望其项背。(同理九品芝麻官的诸多对骂场景)


《国产凌凌漆》,国配和原声也是气质突变的电影代表,原声的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以及暴雨将至的压抑的安静感,国配一点精髓也没get。当然强迫普通观众去了解原声粤语中那些非常之出色的笑料是为难了一点,不过演员的表演是整体的,声音的确是对表演有重大影响的,俗称声音贴不贴脸。不信,你们就自己去看看原声咯,能不能get到笑点不提,你们去看看周星驰的演技到底是怎么样的也好嘛!


别拿你的童年回忆做借口,尊重一个电影人的最好方法就是认真看他的表演,只有小鲜肉才离了配音不能活呢,哼!



评论(17)
热度(74)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王无宴 | Powered by LOFTER